新闻动态

了解我们的最新消息
滑动鼠标了解更多

千豪磁电:从电磁铁之都到电永磁领航者,铸就中国制造新范式

资料来源:

作者:

发布时间:

2025.08.15


集体照

在湖南岳阳——这座被誉为中国“电磁之都”的城市,一场静默的工业革命正在改写全球磁力装备的格局。湖南千豪磁电,这家诞生于2002年的企业,用23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起重电磁铁到电永磁技术的跨越式转型,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磁力装备的空白,更以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,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。

破局:从“电磁铁之都”的阵痛到电永磁技术突围

上世纪60年代,岳阳凭借国营起重电磁铁厂的崛起,奠定了中国磁力装备的产业基础。然而,90年代末国企改制浪潮中,这一优势产业一度陷入低谷。千豪磁电的创立,恰逢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期。

“传统电磁铁依赖持续供电,能耗高且存在失磁风险,而电永磁技术‘通电激活、断电保磁’的特性,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。”千豪磁电技术总监回忆道。2002年,企业毅然切入电永磁领域,成为国内首批研发电永磁吊具、吸盘的企业。通过差异化战略,千豪避开同质化竞争,聚焦重型工件搬运、精密加工等细分场景,逐步构建起覆盖电永磁吊具、快速换模系统、磁力模板等全系列产品的技术壁垒。

安科纳码头,意大利造船厂

创新:电永磁技术的“中国方案”打破国外垄断

在千豪磁电的生产车间,一组数据令人瞩目:电永磁吊具单次吊装重量可达1.2吨,充磁时间仅需0.1秒,工作能耗较传统电磁铁降低90%。这些指标的背后,是千豪对磁路设计、材料科学的深度突破。

案例1:三一集团智能产线

在三一重工18号厂房,千豪电永磁吊具与东普起重机智能行车,构建起全球首条全覆盖智能下料电永磁吊具。吊具精准吸附4.5-20米长钢板,使上下料效率提高95%,人力成本降低80%。

千豪全覆盖电永磁吊具

标准:制定规则,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

千豪磁电的野心不止于技术突破。2024年,企业参与制定《智能重载钢板运输线》团体标准(T/CSCMA 0019—2024),将电永磁吊具纳入智能运输系统的核心组件。该标准规范了磁力分布、安全协议等关键指标,推动行业从“单机自动化”向“系统智能化”升级。

“过去,重载运输依赖进口设备,现在我们的标准被多家龙头企业采纳。”千豪标准化部门负责人表示。目前,其电永磁吊具已应用于船舶制造、汽车工业等领域,在20吨钢卷搬运等场景中实现“一吸一放”的柔性化操作。

IMG_3273

共鸣:小磁铁背后的中国制造精神

从岳阳国营电磁铁厂的没落,到千豪磁电的崛起,这条轨迹折射出中国制造的转型密码:

  • 自主创新: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,电永磁专利数超15项,形成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链条掌控;
  • 标准引领:以团体标准为支点,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规则;
  • 生态共建:与视比特、梅塞尔等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,构建开放产业生态。

正如千豪磁电总经理所言:“电永磁铁虽小,却承载着中国制造从‘规模优势’向‘技术优势’跃迁的使命。”在新能源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,千豪正研发耐高温、抗干扰的新一代电永磁产品,目标到2030年实现进口替代率超90%。

微信图片_20250610161015

结语

从岳阳江畔的作坊式生产,到全球智能工厂的标配,千豪磁电的23年历程,是中国制造“破局—创新—引领”的缩影。当电永磁吊具在三一重工的产线上精准起舞,当中国标准开始定义全球磁力装备的规则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,更是一个国家在工业4.0时代的话语权重构。这,便是中国制造最动人的共鸣。

 

不涉及广告法、不虚假宣传夸大